“腾飞计划”报名中,来看N种成长路径

作者:章佩林、黄婕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5-04-30

日前,2025年“腾飞计划”公布,4月4日至4月20日,考生可登录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完成网上报名。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报考“腾飞计划”?通过“腾飞”进复旦的学子怎样了?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复旦的N种生长。

足下千里,梦圆腾飞

费美林的复旦之路始于高中班主任老师的坚持和帮助。2015年,面对750公里的笔试、面试路程,费美林几乎要放弃机会。“我的班主任拉着我在打印店的电脑前填完报名表,又陪着我坐了十来个小时的卧铺,从湖北阳新赶到复旦。”

进入复旦后,费美林完成从受助、自助到助人的蜕变。她成为第25批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毕业后留校在学工部从事本科生帮困助学工作。

在复旦圆梦

2016年,“腾飞计划”迎来大变化:取消笔面试,改为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核后,依据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按分省计划投档录取。这一改变,让更多偏远地区学子能参加选拔。

来自安徽太和的徐硕昱就是该变化的受益者。2017年,入学公共卫生学院后,徐硕昱响应号召报名参军入伍,然而体检未达标。这个倔强的年轻人没有放弃,白天钻研专业课程,黄昏在操场上强化身体素质,同时在华山医院接受治疗。

2020年9月,他终于圆梦军营,从“体能落后生”,变成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并获嘉奖的“多面手”。

华山医院的精准治疗为徐硕昱扫清参军的体检障碍,更在他心中播下从医的种子。退伍归来的他转入临床医学专业。扎根医学研究,徐硕昱加入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课题组,聚焦眼科生物测量与医工交叉领域,目前已参与发表SCI论文4篇。去年12月,徐硕昱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对2024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王文卓来说,复旦是他实现天文梦想的起点。从复旦天文协会起航,王文卓在科普宣传活动中学习天体物理知识,在实地观星活动中大开眼界。

“助力成长计划”帮助突破局限

通过“腾飞计划”,“招进来”是第一步,如何“培养好”是重要的下一步。学校为“腾飞计划”学子搭建学业促进、心理支持、社会实践、视野拓展和生涯发展五大平台,助力成才。这套全方位的“助力成长计划”,帮助一批批农村学子突破局限。

三年前,姚婷婷通过“腾飞计划”从重庆秀山考入复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回忆起高考前那段时光,她对“材料简单、流程透明”的报考过程记忆犹新。

大二暑假,她再次回到重庆故土调研。支教的经历让她感触尤深,“我对接的是湖南农村希望小学的一名学生”,姚婷婷曾就读的小学也是一所希望小学,也曾有大学生老师,“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因为来自农村,所以关注农村发展,在实践中,她决心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找到学术研究的兴趣

为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提升学业水平,学校开办“助力腾飞训练营”,邀请相关学科任课老师,通过讲座和个性化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王曦阳,这位2019年从安徽通过“腾飞计划”进入复旦的农村学子,就是在“助力腾飞训练营”的帮助下实现华丽转身。

大一时期,王曦阳申请“曦源计划”,加入书院导师王小龙的Belle II KLM课题组,进行闪烁体性能的测试工作。面对很多未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验仪器,王曦阳全力“恶补”。那段时间,他是实验室中最晚离开的那个人。为了平衡学业和实验进度,他利用实验空档时间,进行课后学习。随后,他又申请了“?政计划”尝试搭建小型闪烁探测系统。

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让王曦阳成功入选复旦第三期“卓博计划”,成为现代物理研究所2023级直博生。目前,他在国际探测器主流期刊上发表5篇SCI论文,手握国家授权专利一项。

2022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贾晔闱,则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找到精神家园。

参加任重书院经典研习班《钱注杜诗》读书小组的她,在每两周一次的读书会上,和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辈在老师的带领下领略杜诗的深邃。

2021级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本科生邹桂镔,则是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己对数字设计方向的热情。大二下学期,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参加集创赛,选择“算能杯”为赛道,主攻AI加速和应用方向。最终,凭借基于PFLD_GhostOne和BlazeFace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团队从复赛闯到总决赛,夺得全国一等奖。目前他准备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在集成电路领域探索。

11年来,“腾飞计划”助力农村学子通向更广阔的世界大门,为有志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报记者 章佩林

 通讯员 黄婕

1353复旦-3_输出PDF.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