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举办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现代物理研究所发布时间:2025-04-29

2025424日至28日,受中国物理学会核物理分会中高能核物理专业委员会委托,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第二十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 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圆满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97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50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高能核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425日,开幕式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黄梅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沈文庆、吴岳良、赵政国、邹冰松、曹臻、马余刚,以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

复旦大学副校长、本届大会组委会主席马余刚代表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和本届会议组委会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中高能核物理是揭示核物质微观奥秘的核心领域。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中高能核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我国在该领域已建立起坚实的研究基础。通过国际与国内研究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创新,我国科学家共同推动了物质深层次结构研究新范式的发展。他特别提到,近期LHC四大实验合作组共同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大奖,其中包括百余位中国科研工作者,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中的前沿地位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马余刚还介绍了复旦大学核物理方向的团队与科研情况,包括30余位专职研究人员近两年来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并对全国核物理同行的支持表示感谢。

马余刚院士致开幕辞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副校长吴岳良在致辞中回顾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中高能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近代物理研究所作为国科大的科教融合单位,依托大科学装置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高能核物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吴岳良院士致开幕辞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沈文庆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我国中高能核物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的发展历程。他高度评价了当前领域内人才辈出、成果丰硕的局面,并鼓励年轻学者勇于探索科学无人区,提出新理论、设计新实验,推动我国中高能核物理研究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沈文庆院士致开幕辞

本次大会设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共安排了23个大会报告、90个分会报告、100余个海报展示和20Flash报告。与会学者围绕强子谱和强子结构、核子结构、超核物理、中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QCD相结构、核天体物理等前沿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有效促进了国内科研队伍的合作与创新。

23位大会报告人做报告及主会场现场

428日上午,大会闭幕式举行。复旦大学教授马国亮主持仪式,并宣布了优秀海报评选结果。张焕乔、沈文庆、马余刚为20位获奖青年学者颁发证书,获奖者随后进行了精彩的Flash报告展示。马余刚在闭幕辞中充分肯定了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赞扬了青年学者展现出的科研潜力。他指出,中高能核物理不仅是探索物质起源的钥匙,更是理解宇宙演化的重要窗口。面对未来,他呼吁学界同仁加强大科学装置协同、人才培养和应用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共同迎接中高能核物理领域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黄梅教授主持开幕式

马国亮教授主持闭幕式

优秀海报颁奖仪式合影

马余刚院士致闭幕辞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中高能核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高能核物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会议还决定下一届中高能核物理大会将于2027年在武汉举行,届时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联合主办,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的资助。

参会代表合影

制图:实习编辑:潘心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